2020年自润滑轴承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机械汽车

2020-10-19

  轴承是重要的机械基础零部件,几乎所有的机械制造领域均需用到轴承类产品。自润滑轴承是轴承中的新兴产品,自润滑轴承除具有一般轴承的应用外,比较适用于无法加油或很难加油的场所,且在自润滑复合轴承结构中,表面可电镀多种金属,可在腐蚀介质中使用。此外,由于无油润滑不存在油脂挥发问题,自润滑轴承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因此,自润滑轴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模具等机械制造行业。

  1、政策分析

  《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期末,总体上由目前中档水平发展到中高档水平,至2025年,一批核心技术进入国际前列,拥有一批核心零部件产品,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到中高档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专精特企业,产业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全国轴承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贯彻创新驱动战略方针,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制造,实现创新升级,打造由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轴承强国步伐。

  2、市场分析

  (1)轴承行业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轴承工业主要被欧美国家所垄断。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在微、小型轴承领域已逐步取代了欧美国家的垄断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微、小型轴承领域,中国轴承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全面竞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轴承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出口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8年至2018年轴承出口量由33.50亿套增长到63.05亿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3%;轴承出口额由15.54亿美元增长到42.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4%。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出具的《全国轴承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轴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45%。按2014年统计,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6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1,649亿元,轴承产量196亿套。根据“十三五”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国轴承产量将达到225亿套,轴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20亿元。“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将保持在5%-6%。

  (2)自润滑轴承的发展

  自润滑轴承的制造技术起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PTFE(聚四氟乙烯)在英国开始被作为一种轴承材料进行试验,同时铜粉烧结工艺也获得了突破。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以PTFE作为内衬,以钢板为支撑的自润滑DU轴承投放市场。60年代末,自润滑轴承开始进入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应用领域。从70年代开始,英国自润滑轴承制造商将技术许可给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公司,这一举措推动了世界自润滑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自润滑轴承逐步进入到所有的机械制造领域。

  3、竞争企业分析

  在我国自润滑轴承细分市场中,中低端市场中小企业较多,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水平不高。中高端市场中,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达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市场份额较大的少数企业占领了大部分市场,集中度较高。尽管中高端自润滑轴承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出口国外,具有了和国际同行业者竞争的能力,但自润滑轴承高端市场对于进口产品仍有较大的依赖。

  世界上高端自润滑轴承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国际上自润滑轴承生产企业主要有美国的GGB公司、日本的Oiles公司、德国的Kolbenschmidt公司等。我国自润滑轴承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嘉兴地区,目前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为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达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以生产中高端轴承为主。

  4、风险分析

  (1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

  自润滑轴承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模具制造及液压设备等机械制造领域,其市场需求直接受下游行业的景气度和发展规模的影响。该等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将对该等行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相应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自润滑轴承企业的生产经营。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自润滑轴承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盈利水平推动了包括传统轴承企业在内的众多厂家对这一领域进行投资,但由于自润滑轴承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大部分新进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且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经过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的快速升级,形成了如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达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具有规模的自润滑轴承生产企业。目前,国内大部分自润滑轴承生产厂家生产规模较小且产品档次不高,部分企业若实行产品价格竞争,将给行业内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自润滑轴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需更多资料请联系尚普华泰010-82885739 82885729。


尚普华泰咨询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1118-1129

联系电话:010-82885729 82885739 联系邮箱:service@sunpul.cn

Copyright © 2020 S&P Consulting,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54263号-1 涉外调查许可证:2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