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甲戊灵新型环保农药项目市场分析
成功案例
2020-09-04
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原料和基础物资,在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及农产品贮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二甲戊灵为代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型农药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1、政策分析
2016年“《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新产品发展,加快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的替代和淘汰,促进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提出:要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多项政策的提出均旨在提高农药生产标准,降低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的应用。
2、市场分析
(1)二甲戊灵已成为世界较大的苗前选择性除草剂品种
目前,二甲戊灵已在全球50多种作物上获得登记,成为世界较大的苗前选择性除草剂品种。截止2017年,二甲戊灵全球销售额已达3.93亿美元。
图表 1:2013年—2017年全球二甲戊灵销售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农药网、现代农药、尚普华泰咨询整理
(2)以二甲戊灵为代表的新型环保农药成将为行业研发重点和主流趋势
目前我国农药品种主要以仿制为主,农药企业在原研新品种上研发投入较少,制剂产品的品牌档次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国内农药市场中还广泛存在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未淘汰。
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的转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使得环保治理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对于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禁用、限用管理措施,农业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历年来陆续发布了多项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的公告,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随着农药使用及管理政策日趋严格,传统的高毒、低效农药将加快淘汰,以二甲戊灵为代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农药将成为行业研发重点和主流趋势。
整体来说,随着国家倡导生产和使用绿色环保低毒农药,未来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市场规模将会稳定向好;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建设与工业用地的增加以、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将为以二甲戊灵为代表的新型环保类农药带来稳定的市场需求。
3、竞争企业分析
现阶段,六大农化巨头销售额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按照不同类型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整体分为三个梯队。
图表 2:全球农药公司竞争格局
梯队 | 企业类型 | 主要公司 |
第一梯队 | 创制型企业:研发能力强,大多具有种子、农药、化肥等多条产品线 | 先正达、拜耳、巴斯夫、孟山都、陶氏益农、杜邦 |
第二梯队 | 仿制型企业:具有一体化产业链,与创制型企业相比具有更低的成本 | 安道麦(原名马克西姆- 阿甘)、纽发姆 |
创制型企业: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但规模和实力无法与第一梯队企业相提并论 | 日本住友化学、曹达 | |
第三梯队 | 仿制型原药企业:为国际农药巨头提供高标准原药 |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大型仿制原药企业,如辉丰股份、红太阳、广信股份、利民化工、利尔化学、贝斯美等 |
发展中国家制剂企业:为本国提供农药制 |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药制剂企业,如诺普信、海利尔等 |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年报等,尚普华泰咨询整理
4、风险分析
(1)市场需求增长不稳定风险
近年来,二甲戊灵在全球范围内正在逐步替代乙草胺、氟乐灵等传统品种除草剂,在欧洲逐步成为草甘膦的混用药剂,其全球市场前景良好。但现阶段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尚未结束,虽然农业领域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其市场需求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农业生产扩张减缓、投资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二甲戊灵市场增长不稳定。
(2)现有工艺技术水平落后无法达到环保政策要求风险
目前国外农药生产普遍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单条生产线的能力也高于国内。我国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实现自动化控制,农药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环保和产品质量检查,对于没有有效处理污染物,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取消其农药生产资格。此外,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大大提高企业环境污染成本。不规范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投入环保,将有可能被淘汰。
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二甲戊灵新型环保农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需更多资料请联系尚普华泰010-82885739 82885729。
尚普华泰咨询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1118-1129
联系电话:010-82885729 82885739 联系邮箱:service@sunpul.cn
Copyright © 2020 S&P Consulting,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54263号-1 涉外调查许可证:2104号